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沈万三聚宝盆电视剧国语_沈万三 聚宝盆

2023-04-12 04:54:48 互联网

1、人物生平  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

2、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3、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


(相关资料图)

4、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

5、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6、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

7、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

8、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

9、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10、 轶事典故  定居周庄  元代末年,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镇沈家漾,有一户姓沈的殷实人家,谁知突然遭水灾,妻子染瘟疫而死。

11、沈祐用一条渔船载起四个儿子,连夜逃到距南浔百里外的周庄镇。

12、老大老二不幸夭折,只留下沈富和沈贵。

13、有一次,老三沈富竟不辞而别,几天毫无音讯。

14、当大家找不到他,他却兴冲冲回来了。

15、说是到苏州城里去玩了,阊门那里做生意的人既能赚钱,又能到处玩,太有意思了。

16、  躬耕起家  起初沈家在周庄耕种的是一片低洼地,只出产芦苇和茅草。

17、但他们勤于耕作,使之成了产量颇高的熟地。

18、  周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灌溉方便,历来是种植粮食和油菜,种桑养蚕的好地方。

19、沈万三随父亲来到这里,主要也是依靠发展农业生产,“躬耕起家”,随即“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致“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

20、周庄八景之一“东庄积雪”,描绘的正是沈氏庄园当年的景色。

21、东庄有着许多巨大的粮仓,每年都储藏着无以计数的粮食。

22、  陆氏赠财  元代苏州富室陆德源富甲江左,很欣赏沈万三的聪明才智和经商信用,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

23、手里的巨额财产假如不传给别人,一旦时局动荡,反而会酿成祸害。

24、于是全部赠送给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直到寿终。

25、  沈万三得到了陆德源的这笔巨资,如虎添翼。

26、  出海通番  沈万三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把“东走沪渎,南通浙境”,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运到中国,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很快使自己成为江南第一豪富,创造了令世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27、  神盆聚宝  民间传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能取出把金钗;放进一只银元宝,就能取出一盆银元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富甲天下。

28、  在南京,他为朱元璋修筑城墙以及有关设施,还修筑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所耗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29、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便是他当年的后花园旧址。

30、奢侈的宴饮和富丽的服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31、他的一把玛瑙酒壶质地通明,类似水晶。

32、中间有葡萄一株如墨点,称为月下葡萄,据说可以换取“嘉兴一郡盐钞”。

33、  女乐宴饮  沈万三发迹后,也很懂得风雅。

34、他常常在自己豪华的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

35、杯觥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

36、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

37、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

38、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

39、  设馆尊师  沈万三专门延请王行为塾师,来到周庄,设馆于银子浜。

40、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

41、沈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肚子里都有很高的学问,能够与外国商人周旋,以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2、  观前修街  沈万三在海外赚够了钱,一度居住在苏州,发觉城中心的玄妙观四周,每天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杂耍艺伶和小摊小贩四处云集,但由于道路狭窄,行人车马经常阻塞。

43、他想,如果在观前营建街市,将道路拓宽,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车马,又能把建成的店铺租赁给客商,招徕交易。

44、庙宇旁的乐坊,还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娱乐。

45、于是他采用了茅山石铺平观前街,与古城小桥流水的风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

46、建成后,深得百姓们的赞誉。

47、  南京筑城  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气派。

48、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

49、豪富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

50、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

51、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

52、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

53、  随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

54、这终于让明太祖龙颜大怒。

55、于是他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56、  云南充军  当年沈万三被充军时,身边带着金、银、铜、铁、锡五个儿子。

57、人们远远看去,总觉得一路上他们的身边金光闪闪。

58、于是有人奏报皇帝,说沈万三去云南时,把江南的财气也带走了。

59、皇帝连忙下了一道圣旨,不准他们继续前行,要将沈万三的五个儿子就地赐死。

60、小儿子阿锡正好在个旧那儿,接到圣旨后在高山上跳崖自杀,很快化成锡矿。

61、其他四个兄弟的鲜血流进云南的土地,都化为铜矿。

62、  舍生告状  沈万三充军后,朱元璋不放过周庄的百姓,要把全镇人都杀掉。

63、有一个名叫徐民望的读书人挺身而出,勇敢地来到南京告御状,要求皇帝赦免百姓。

64、看到徐民望舍生忘死,敢于直言,朱元璋再也不说杀他,御书了“尔是好百姓”五个大字,客客气气将他送回周庄。

65、  得到赦免的老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把徐民望高高地抬起来在街上游行。

66、  茶马古道  沈万三遭受不测以后,不少朋友纷纷从江浙一带到云南大理来看望他。

67、他们发现走茶马古道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

68、虽然那儿天气高寒,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开发的余地。

69、具有丰富经验的沈万三,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茶马古道,将江南一带的丝绸等特产运到云南,甚至进入西藏和缅甸、印度……  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无可选择的选择。

70、谁也没有想到,这使他重又获得生机。

71、  归葬故里  沈万三在云南边陲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岁月,终老异乡。

72、身边的亲人将他的遗骨运回发迹地古镇周庄,葬于银子浜下。

73、民间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

74、水下有一个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

75、它使今天的人们引发很多思索和启迪。

76、沈万三出生前父辈已经拥有千亩良田,并经营有米店,酒庄等作坊,在当时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富人家。

77、沈万三出生后取名号为沈仲荣,小名(乳名)沈富,在为其摆满月酒时,其父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和金银珠宝让其抓取,沈万三抓起一把翡翠雕刻的小算盘。

78、沈氏的管家即断定此子将来经济成就远远超出父辈。

79、但沈父并不高兴,沈父作为外乡人在与人交往中的人情际遇使其更希望其子将来勤读诗书,求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80、  沈万三在学堂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先生也常常被其作弄,小万三特别亲近其乳娘和管家。

81、管家特别喜欢逗他玩,也在玩的时候教他算术知识,管家并从酒庄取来一空酒坛(陶瓷质),让小万三将零钱放入其中,并建立账本凡存取均需记账,此事小万三做的特别认真,沈万三的理财意识由此形成。

82、管家笑将酒坛取名为聚宝盆,此后沈家人都叫它为聚宝盆。

83、谁也想不到“聚宝盆”这三个字竟影响了沈万三的一生。

84、无论日后沈万三发迹迁居苏州城还是应朱元璋诏令搬迁南京城,此聚宝盆都一直跟随沈万三,虽不像民间传说那样神奇,但据传沈万三对着聚宝盆就有用不完的生意点子,或叫灵感。

85、后来朱元璋要征用聚宝盆来建南京城,沈万三只好以需要择吉日并斋戒七七四十九天后呈献皇上此盆才灵为由,暗里召集能工巧匠用黄金钻石打造一个聚宝盆,上面采用各种吉祥的图案,总算过了这一关。

86、事后沈万三感言,世间原本就没有聚宝盆,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财神沈万三尸骨埋在广东省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委会境内的百册山顶上。

87、埋葬沈万三之前,风水大师赖布衣将该宝地命名为“七星伴月”。

88、埋葬沈万三后,风水大师曾福扬命名该宝地为“百足护珠”。

89、山脚下的村民流传叫“百足含珠”。

90、沈万三的后人称先人坟山为“百足吐珠”。

91、沈万三后人居住德庆县武垄镇,因避朱洪武追杀而大部分改姓为潘,改其他姓的则不详。

92、注:(百足即蜈蚣之虫) 致富原因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

93、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94、 垦殖说  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

95、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

96、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97、 分财说  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

98、(《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

99、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

100、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101、 通番说  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102、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

103、"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104、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

105、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

106、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

107、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108、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

109、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

110、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111、”。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