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一些高考作文的万用素材(三)

2023-01-30 00:49:42 哔哩哔哩


(资料图片)

一些高考作文的万用素材(三)

向死而生——海德格尔

向死而生”是20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名著《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死亡并不像我们平时所谈论的那样,是独立于生以外的一个事件。他将人定义为“向着终结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存活于世本身就是一种“有死”的状态,是逐步走向死亡的过程,因此,死的概念贯穿了人的一生,死与生是相互缠绕的

“向死而生”不仅意味着这种对生与死辩证关系的思考,也带来了一种理性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畏惧死亡的本能之上,人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无时无刻在步步迫近的事实。这样“置死地而后生”的紧迫感,赤裸裸地彰显了人们追求的无限与生命长度的有限之间的张力,从而如钟声一般唤醒那些仍陷于昏聩中的精神世界。如此一来,在死亡带来的焦虑之中,在对心灵的深刻自省之中,自我真正的追求便会如云开见月明一般自然出现。就好比啜饮一杯美酒,撇去财富名利的浮沫之后,才能品尝到生命真正的甘醇。

史铁生在苦难中徘徊,在迷茫中逡巡,最终寻到了自己人生的支点与去处一写作。生死抉择撕扯了他,也熔炼了他。正因曾与死亡擦肩而过,史铁生才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他在小说《命若琴弦》中写道:“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而拉紧琴弦的,正是死亡早已为我们设定好的倒计时。时不我待,所以生之渴望才愈发强烈,“向死而生”便由此成为一种回归本心、追求精神境界的坚韧姿态

哲学家罗素曾说,有三种简单然而无比强烈的激情左右了他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因为这三种激情,他才觉得人生值得一活。“向死而生”的哲学思考,其意义正是在于让我们发现那些生命中最重要、最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不至于在人群之中忽略这些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而在死神面前因过往的迷失和遗憾而喟叹。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

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王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古话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希腊最大的演说家是德摩斯梯尼,他生来回饱一句话也说不清楚,但他抱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大演说家,他天天一个人走海边,向着大海练习演说,到后来居然达到了他的志愿。这个实例阿德勒派心理学家常喜援引。依他们说,人自觉有缺陷,就起“卑劣意识",自耻不如人,于是心中就起一种"男性的抗议“,自己说我也是人,我不该不如人,我必用我的意志力来弥补天然的缺陷

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一个人的生命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